台灣新聞雲報

歡迎分享

歡迎分享

世界穿山甲日 提醒民眾不可隨意餵食甚至帶回照顧

世界穿山甲日 提醒民眾不可隨意餵食甚至帶回照顧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 楊翰/台東報導


台東延平鄉公所為推動鸞山湖永續發展,去(111)年啟動鸞山湖周邊環境暨生態保育及數位建設計畫,生態團隊和當地鸞山農塘水資源保育協會合作進行當地生態調查,監測到難得一見的穿山甲,當穿山甲影像傳回,大家都驚呼老朋友回來了,相當振奮人心。愛好攝影的民眾周福安說,每年的2月17日是「世界穿山甲日」,務必遵守「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3不原則;盜獵穿山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最高可處5年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罰金。

全球共有8種穿山甲,飽受非法貿易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將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及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列為極度瀕危(CR)等級。CITES(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也將全球穿山甲列入附錄一名單,禁止任何形式的國際貿易,並於2017年正式生效。

台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為2級保育類,屬於中華穿山甲的一個分支,是台灣特有亞種,且野生動物無法飼養,請遠觀勿獵捕,穿山甲是無齒生物,牠的舌頭比身體還長,胃裡會有幾顆小石頭,用來磨碎吃進的昆蟲,四肢粗短,有銳利的鉤爪用以刨土挖洞,棲息在淺山地區,晝伏夜出屬夜行性哺乳動物,吃各種昆蟲,1年可吃7千萬隻白蟻,靠吃就能做到蟲害控制,除腹部外,通身遍布瓦狀角質鱗片,遇危險時會將身體蜷縮成球狀,依靠背部的鱗片保護腹部。

根據臺灣野外穿山甲救傷統計資料所示,近年來救傷原因占比最高為「創傷」,包括但不限於「遭受流浪動物攻擊」、「汽機車撞擊路殺」等威脅,其次則為「健康但被民眾誤撿」。由於穿山甲性格謹慎,緊戒時會蜷曲身體、一動不動,容易被民眾誤以為受傷,但其實若觀察無明顯外傷或出血,建議民眾只需將穿山甲放置在原地或小心移至周圍人車較少處,穿山甲在確認周遭安全後便會自行返家。

愛好攝影的民眾周福安也悉心提醒民眾,由於穿山甲食性特殊,一般人未掌握正確的照養方式,千萬不可隨意餵食甚至帶回照顧,而若發現有明顯外傷的野生動物需救援,則建議立即通報相關單位處理,民眾可聯繫各縣市動物保護處,或搜尋較近的野生動物救傷中心。

歡迎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WhatsApp
Email

更多新聞

外部連結

影音

廣告欄

廣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