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

歡迎分享

歡迎分享

柯建銘若退場恐引連鎖效應 政治觀察者:失其輔則不立政局空轉

柯建銘若退場恐引連鎖效應 政治觀察者:失其輔則不立政局空轉

圖說:大罷免結束後民進黨找戰犯,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目標,有政治觀察研究生投書媒體,柯建銘被視為民進黨「定海神針」,若此時退場恐引發政局連鎖效應,歷史:「失其輔則不立。」政局恐空轉。圖片來源:柯建銘臉書

編輯中心/

大罷免投票以32比0結束後,民進黨內檢討聲浪四起找戰犯,其中發起大罷免的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目標,甚至傳出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曾親自登門勸退柯建銘。面對此境況,有政治觀察研究生投書媒體,在台灣國會政治中,柯建銘長年被視為民進黨的「定海神針」,若他此時退場,不僅是人事更動,而是一場足以引發政局連鎖效應的轉折,歷史告訴我們:「失其輔則不立。」這不僅關乎民進黨的國會戰術,更牽動賴清德能否避免「一任總統」的宿命。

投書指出,柯建銘不僅歷經多屆國會、熟稔朝野攻防,更是民進黨創黨黨員、創黨長老之一,見證並參與了民進黨從草創在野到完全執政的歷史過程。在立法院,柯建銘最了解遊戲規則、也最能靈活運用的政治人物。不管藍綠白,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都承認:柯建銘是立法院裡最用功、最能運籌帷幄的角色。政治上沒有誰永遠不可取代,但現實是,在接班人尚未培養成熟前,柯建銘仍是此刻最合適、最能穩住國會的助力,倉促換人,不只會讓立院出現斷層,更會使整體政局失序。

圖說:大罷免結束後民進黨找戰犯,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目標,有政治觀察研究生投書媒體,柯建銘被視為民進黨「定海神針」,若此時退場恐引發政局連鎖效應,歷史:「失其輔則不立。」政局恐空轉。圖片來源:柯建銘臉書

投書並分析,賴清德雖高票當選,但缺乏國會多數,天然就處於「跛腳總統」的劣勢。若柯建銘退場,賴清德勢必得親自下場承擔立院攻防,而這正是他最弱的一環。如此極可能重演馬英九第二任時的錯誤。當年馬英九因為黨內分裂與國會失衡,導致重大政策推動受阻,被批評是「自斷臂膀」。還有陳水扁任內因為缺乏國會支撐,施政寸步難行,最終導致政權聲望崩解。這些案例都在警示:總統若過早抽走關鍵支柱,損失的不只是國會戰術,更是整個政權的穩定性。

另外,民眾的觀感同樣不可忽視。雖然柯建銘常被戲稱「老狐狸」,但多年來他在國會的斡旋與付出有目共睹。對許多選民而言,他象徵的是「專業、老練、能解決問題」。

若外界認為是賴清德「逼退」柯建銘,會釋放幾個危險訊號:第一,總統容不下黨內元老,顯得狹隘短視;第二,執政團隊缺乏穩定布局的能力;第三,民進黨失去了一位象徵制度傳承與歷史智慧的人物。這樣的印象,不僅削弱賴清德的領導正當性,也會在選民之間種下不信任。對照蔡英文兩任執政,正是因為能穩住國會戰線,才有空間推動能源轉型、年金改革、同婚合法化等爭議性政策。若賴清德讓柯建銘退場,失去這層「制度緩衝」與「經驗支柱」,施政就會更快陷入空轉。

民進黨在 2024 年的勝選,本已是險中求勝。當選民認為總統執政空轉,第二任自然難以實現。因此,柯建銘退場的效應,不只是少了一位黨團總召,而是等於抽掉整個政局的支撐點。換言之,這不單是「要不要留住一個人」的問題,而是「要不要讓整個政局提早空轉」的抉擇。

從「定海神針」到「空轉危機」,柯建銘的進退將直接牽動賴清德的政治命運。政治上沒有永遠的不可取代,但在因緣尚未具足前,善用這份助力,才是穩住國會與延續政績的智慧之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柯建銘若退場恐引連鎖效應 政治觀察者:失其輔則不立政局空轉

歡迎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WhatsApp
Email

更多新聞

外部連結

影音

廣告欄

廣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