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投資致富」與「公益助人」訊息充斥的時代,辨識詐騙,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當一個組織,打著「資金幫助」「助人脫困」「正向循環」的旗幟出現時,人們的第一個反應很自然就是:這會不會又是騙局?

這次被點名的對象,是近期在社群上聲量激增的計劃:「萬領結福」。
有讀者主動向我們提問:「萬領結福會不會其實就是一場包裝成公益的詐騙?」這類疑慮,在過去不少仿善之名行詐之實的案例中,確實不無道理。因此,我們選擇親自前往了解,避免過早下定論。
實地走訪:萬領結福講座現場
今年六月,萬領結福在台中的寶麗金市政店舉辦了一場公開講座,透過海報宣傳,活動吸引了大約四、五十位民眾前來參加。我們也到現場觀察整體流程,並與一些參與者簡單交談。
講座過程中,並未見到明顯誇大收益或誘使參與者投入資金的情況。這與多數以「投資機會」為名的詐騙行為有所區別。會後,我們也採訪了萬領結福執行長——蔣萬福。
蔣萬福的說法:不是還錢,而是還善念
蔣萬福表示,萬領結福是一個公益型的資金循環機構,宗旨並非創造獲利,而是協助短期陷入困境的人暫時取得所需資金,靠的是合法合規的貨幣差價操作。他強調,這並不是投資平台,更不承諾任何「保證獲利」。
蔣萬福特別提到,受助者在脫困之後,需回到社會幫助他人。他說:「我不希望人們只把萬領結福當成一個機會,而是當成一場責任的延續。」

善意與詐騙之間:一線之隔?
萬領結福的理念聽來充滿理想性,但在這個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的年代,任何涉及資金流動的機制都可能引發社會警覺。即使講座現場並未出現拉人頭、會費或獲利承諾等常見詐騙特徵,仍有不少人抱持觀望。
蔣萬福對此並不避談,他認為社會對公益計畫與詐騙混淆的現象,是對過往受害經驗的反射反應。他希望萬領結福能透過時間與實際行動,讓大眾看見其初衷。
結論:理性看待萬領結福
在資訊混亂、詐騙橫行的當下,萬領結福提出了一種不同於傳統模式的資金協助方式。蔣萬福所強調的「幫助他人,也成為被幫助的力量」,是一種信念,也是一份挑戰。
與其急著將萬領結福貼上「詐騙」或「慈善」的標籤,我們或許更需要多一分查證與耐心,等待事實在時間中浮現。
這篇文章 【追查真相】萬領結福是真善?還是只是假面詐騙? 最早出現於 Timesnews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