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 九如鄉農會總幹事龔泰文表示,目前屏東縣為全臺灣鳳梨種植最大面積的產區,而採收鳳梨鮮果後的鳳梨葉,通常就地翻耕入地增加土壤有機質,而每年產生的大量鳳梨葉資源剩餘物,更是紡織纖維的替代物之一,鳳梨纖維具有韌性,彈性且吸濕排汗等涼爽特性,其具備之特性適合應用於紡織業等產業。
農業部永續司今(27)日上午10時於九如鄉農會附設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域,辦理循環農業成效追蹤與場域訪視,邀集農業部、試驗改良場、及紡織業者共襄盛舉。
國際淨零減碳趨勢下,將原有石化纖維技術上加入天然纖維「混紡織」,以降低產品的碳排;目前國內政策逐步朝向徵收碳費,而產品出口,國際也推動徵收碳關稅,因此紡織業對天然纖維的需求越來越大,鳳梨纖維市場潛力無窮。
農糧署輔導綠冠有機鳳梨農場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鳳梨葉自動化取纖機,鳳梨葉纖維提取率1%,每小時可以處理150公斤以上的鳳梨葉,且經自動化處理葉肉、葉渣、不需再經化學清洗即可出貨給下游紡織業者。
透過與下游端紡織業者合作,由同正興業開纖生產鳳梨紡紗、優織隆企業設計生產織品,以5~10%鳳梨纖維比例添加於針織T恤、毛衣針織布、圓邊機針織布及平織面料等,產品具有天然乾爽、不易起皺、除臭等特性。
鳳梨葉收取可能面臨之問題,於農民或農民團體配合意願上做出說明,目前收購鳳梨葉的價格為每公斤7塊錢,以手工採收交付農會,現在取纖量少, 價格還是很吸引人,意願配合度相對也高,比如採收速度快的工人,每小時採收50公斤以上是可以的,地主(生產者)雇工費用一天約1500-1800元之間,所以生產業者除了能夠銷售鳳梨鮮果外還有另一筆收入。
目前能看到的所謂自動採株機及莖葉分離機都是半自動一半以上還是人力支出,速度甚至比起人工直接採收或分離慢了許多,無法彰顯其實際價值。
場域營運狀況目前面臨的問題 (1)取纖機本身是自動化了、但前端入料(葉片)及後端切割(纖維)的自動化還沒試機完
成,所以在人力上成本相對較高。(後端切割自動化已有成果,但安全程度尚待需各方面測試)觀望的人多,真正有需求的人少,主要還是成本太高,國產與進口價格比2倍以 上。(農會目前訂價每公斤2,000元) (3)對於纖維及渣料可利用範圍知識缺乏。
產品下游之去化及葉渣去化等問題 (1)有工廠、沒客戶、銷售方向不確定。 (2)觀望的人多,做的人少,都還在等產業現況明朗。 (3)紡織工廠在等待、訂製布料的客戶都沒還沒來,末端成品製造更是屈指可數,最 主要的還是要讓消費者看見綠色循環融入生活的價值。
圖:與會人員合影。(九如鄉農會)
圖:九如鄉農會總幹事龔泰文說明。(九如鄉農會)
The post 九如鄉農會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鳳梨葉採收,於農民或農民團體配合意願、場域營運狀況、產品(鳳梨纖維)下游端之銷售、通路及葉渣去化等問題今天討論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